一直以来我们都这样认为,同别人谈话时保持目光接触,是一种礼貌、尊敬和真诚的做法。然而有些人还是觉得这样做有些难度。 
现在,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科学解释,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难以在对话交流的时候,注视着对方。
事实证明,这不只是尴尬的问题,我们的大脑实际上也很难在关注对方面部的同时,正确处理和思考词汇。
尤其当涉及不太熟悉的词语时,这种效果会更加明显。科学家认为,思考这些词语与维持眼神接触所使用的是相同的脑力资源。

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在2016年进行过实验,让26名志愿者在盯着计算机生成的面孔同时,从事单词联想游戏。 在进行目光接触时,参与者发现很难思考单词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写道:“尽管目光接触和言语处理似乎是独立的,但人们在谈话过程中常常避开对话者的眼神。这表明这些过程之间存在干扰。”
志愿者在观看面部动画时,进行了与目光接触的测试,以及眼睛看向其他方向的测试。他们还被要求思考词语之间的联系问题。

例如,考虑和“刀”相关的动词比较容易,因为与此相关的事情并不很多,无非切割或者刺入之类。但如果让你考虑“文件夹”这个词,相关的词语就很多了,比如打开,关闭,填充等等。这样的测试会更加困难。 当志愿者发生目光接触时,他们会花更长的时间来思考单词,但只有在涉及到较难的单词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推想,犹豫表明大脑正在处理太多的信息。
尽管样本量很小,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设。而且这也不是唯一的研究表明大脑在发生眼神接触的时候会有点不知所措。

2015年,意大利心理学家乔万尼·卡普托证明,在短短10分钟内盯着别人的眼睛,会导致意识状态的改变。参与者看到了幻象,包括怪物、亲人甚至他们自己的面孔。 看起来神经适应乃是一个过程,我们的大脑会对一种不变的外界刺激逐渐发生状态的改变。
而进行目光接触的志愿者也可能经历了某种神经适应过程。目前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呼吁进一步研究,以分析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之间的联系。
所以,我们至少要明白,有人在交谈时如果不注视对方,这并不一定是失礼的行为。他们可能只是认知系统有些超过了负荷。
转自:大狗说 
|